首页
医院概况
诊疗科目
专家门诊
住院服务
咨询预约
医院咨询
诊疗设备
就医指南
口腔疾病危害全身健康

       口腔疾病引起牙痛、咀嚼功能下降,致使生活质量降低。乳牙疾病或早失,还会影响恒牙发育。许多研究证明,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口腔的生理功能,同时也对全身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成为一些全身疾病的重要病因。口腔疾病与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1、牙周病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研究发现:牙周炎是导致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口腔里的链球菌和牙周病病原体也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发作,在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的粥样硬化斑里有口腔链球菌和牙周病病原体。

       模拟实验证明链球菌和牙周病原体经过伤口进入血管后,会促使产生作用类似与血小板的一种胶状蛋白质,它能促使血液凝固。这种胶状蛋白质依附在血管壁上,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时堵塞血管,造成缺血和供养不足,从而导致心脏病发作。

       牙周炎病人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20%,50岁以下男性牙周炎病人或无牙者冠心病发病率高出普通人群70%,牙槽骨吸收严重者致死性冠心病和心脏骤停发生率分别是正常人群的2倍和3倍。

       2、口腔疾病与糖尿病关系密切

       糖尿病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相比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罹患重度牙周炎的风险更高,且这种高发率与年龄、性别及口腔卫生状况无关。而同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较血糖控制佳者,患重度牙周炎的概率要高出6倍。

       牙周炎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2008年6月,第68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科学年会上的研究报告指出,牙周病可以增加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糖尿病不易控制,且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第四次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分析报告指出,在控制其它影响胰岛素抵抗的因素之后,牙周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是正常对照人群的两倍。多数研究表明,牙周炎的治疗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

       综上所述,很多研究已证实了糖尿病和牙周炎具有双向关系。牙周炎作为慢性炎症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具有负面影响,治疗牙周炎对糖尿病血糖控值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3、口腔疾病对孕产妇的危害

       人们常常发现妊娠期妇女易发生的口腔疾病(例如,龋病和牙龈肿胀与炎症,龋病的易感性不直接与妊娠相关,而与口腔卫生状况有密切关系;妊娠期龈炎也不是所有的孕妇都发生,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没有局部刺激的存在,妊娠并不引起牙龈的炎症。造成口腔内环境不洁的原因是:①妊娠期间激素改变,可改变组织反应,口腔软组织容易发生炎症; ②妊娠和妊娠性呕吐等影响,使唾液PH值稍有下降,可引起牙腭侧面酸蚀与脱矿; ③妊娠期饮食的摄取次数和数量均有增加,以及偏食等。④因为妊娠期,体力下降,身体活动减少,日常生活不规则而放松口腔卫生;⑤妊娠早期与后期,由于存在流产或早产的危险,而失去及时进行口腔疾病治疗的机会,使病情加重,口腔卫生状况更差。

       目前研究表明, 早产是牙周疾病对妊娠妇女最重要的危害。有研究表明随着母亲牙周炎发生频率增加和炎症加重,早产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因为引起孕妇牙龈疾病的细菌可进入血液,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早产。

       患牙龈病的孕妇早产比例比一般的妇女高,牙龈发炎严重的孕妇,早产的危险性比正常孕妇高7倍。牙龈病对孕妇的影响似乎与吸烟等早已得到确认的危险因素一样有害。此外,在一些早产儿体内,发现了与其母亲口腔存在的细菌相对应的抗体,证实有些早产与母亲患有牙周病有关。

       研究也表明重症牙周炎的孕妇早产和生出低体重儿的危险率为牙周正常孕妇的7.5倍,大于吸烟、饮酒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母体的牙周感染干扰了妊娠自动调节的细胞因子和激素是造成孕妇早产和低体重儿出生的可能原因之一。

       4、牙周炎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

       牙周炎与吸入性肺炎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据有关资料统计,肺炎诱因80%是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大多是来自口腔疾病 。口腔细菌菌群与在专门医疗机构感染细菌性肺炎(特别是呼吸机机械性肺炎)有密切关系。

       牙周炎可通过如下机制引起吸入性肺炎:由于呼吸作用,病原体很容易以菌斑形式定植于牙齿和义齿表面,菌斑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从口腔中脱落,病原体可定植在肺脏支气管中,这样增加了肺部感染的风险性。另外感染的牙周组织分泌或释放出的感染物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支气管也会加剧肺部损伤。据报道,经3个月的口腔护理,老年人的牙周炎减少到开始时的1/9,咽喉部细菌数也显著减少。若给予病人有计划的口腔护理,不明原因的发热会明显减少,在预防肺炎、呼吸系统感染上,高质量的口腔卫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重度精神、功能障碍的老年人。

       5、口腔疾病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

       “牙好,胃口就好。”这是中国人民再熟悉不过的一句广告词了,这句话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口腔健康和消化道健康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系。首先咀嚼机能可能会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咀嚼吞咽运动不仅是为食物从口腔向食管运动做准备,同时涉及到副交感神经控制的胃肠运动功能,咀嚼可使味蕾活跃,增加唾液分泌,以增进食欲。

       既然咀嚼功能对胃肠道功能如此重要,那么长期伴有严重牙列缺损甚至牙列缺失咀嚼功能明显下降的患者,胃肠道健康一定会受到影响。

       另外, 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在胃肠道疾病中起一定作用。

       幽门螺杆菌是一端有鞭毛的螺旋状菌,1983年首先由澳大利亚学者沃伦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例的胃黏膜上皮活检标本中分离到,最终确认为胃溃疡、各型胃炎甚至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胃内的低pH值能起到抗感染作用,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但是HP可能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存在一种特殊的亲和关系[8],同时该细菌借鞭毛帖附在胃上皮细胞膜上,这种帖附使细菌不受胃运动之影响,并能使其所分泌毒素引起较重炎症。细菌含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NH3,既能保持细菌周围的中性环境,又能损伤上皮细胞膜。口腔内有300余种微生物,在不清洁口腔的牙菌斑中也检出了这种细菌。

       胃内幽门螺杆菌清除后,口腔内隐藏的幽门螺杆菌可以再次随食物进入胃内使其感染复发,药物很容易清除肠胃中的幽门螺杆菌,而牙菌斑上的幽门螺杆菌难以清除。研究结果显示,口腔是幽门螺杆菌在人体内的另一个贮存地。

       综上所述,口腔疾病与胃肠道疾病存在丝丝缕缕的联系,重视恢复成年人及老年人口腔咀嚼功能,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清洁护理,这对于正常人及伴有胃炎、胃溃疡患者都是非常必要的。

       6、口腔疾病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长发育水平是反映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口腔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龋齿是儿童的常见口腔疾病,并且大多数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学龄前儿童的体重、身高生长水平患严重龋齿组较无龋对照组低,经过治疗后,生长速度加快,体重明显增长,生活质量改善。

       口腔疾病影响生长发育的可能原因是:牙痛及咀嚼功能降低,影响进食数量、种类,造成消化吸收减弱,机体营养供应不足;牙痛影响睡眠,影响生长发育;龋齿的慢性感染引起牙髓炎和脓肿通过代谢途径影响红细胞生成,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而抑制生长。

       每天刷2次牙是保证口腔健康的基本要求。


上一篇:无

下一篇:如何保持良好心态